首页 > 训练 > 体能基础 >

1RM公式的物理含义

时间: 2020-09-06 来源: www.jianshenbuji.com 作者: 中国健身补剂网 收藏

了解1RM的物理意义对于理解并灵活运用RM训练方法及其重要,它的物理意义包含两个方面,正反比关系和训练周期。

1RM公式的物理意义1,正反比关系

我们对1RM=w(1+r/30)进行进一步的推导,得到等式(1RM/w)30=r+30,略去常量30得到1RM/w=r,可以观察到:

c.某动作某训练日,两个不同的人而言,同等重量,举起的次数越多,次数多的那个人1RM显得越大。

d.某动作某训练日,同一个人而言,他的1RM是不变的(假设还未得到结果),那么采用不同重量,就会呈现不同的次数,使用较重的重量,就会得到较少的次数,当重量w略等于1RM的时候,r次数为1次 ,理论上是1次,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在某训练日举起他的真实最大重量的,即便他能力竭而举起的重量为1次,那这个重量跟公式得到的最大重量出入也是有的。

同理1RM=w(1+r/40),通过这样的推导,也会得到同样的以上cd两种物理关系。

这一切都是动态的,且是有误差的。我们需要了解的是1RM的实质,也就是这种物理关系。

1RM公式的物理意义2,训练者周期

1RM也就是只能举起一次的重量,也叫做最大重量。1RM指的是重量,不是训练次数,尽管它也是RM的概念范畴,这是因为1RM重量是会增加的。

对于同一个训练者而言,它是可以增加的,增加的时间点在一个训练周期结束。因此,在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,你用前一个周期的重量训练,能完成的训练动作次数就会增加。

需要注意的是,1RM针对的是某一个训练动作,也可以采用某一部分肌肉群去衡量1RM训练效果。

这样我们知道了,训练周期的变化对应着RM的增量,也就是说同一个重量,也许上一个周期可以用来训练爆发力和基础力量,这一次只能用来着重肌肉围度,再下一个周期只能用来训练耐力,同样,上一次的1RM变得不可及,这一次就可以用来训练围度。

这里引出一个概念,训练区间。尽管训练重量可变,但是训练区间或者百分比确是不变的。

这样,我们可以计算出RM的值,因为我们需要了解用什么区间的重量去训练去达到某种体能效果,

比如训练耐力,那么用1RM的多少百分比合适,因为百分比区间对应着不同的体能训练目的,

如果着重训练耐力,通常情况我们认为采用12RM到20RM较为合适,那么对你自己而言,对今天的你而言,对你将要采取的某种动作而言,对完成12RM次数到20RM次数所对应的重量是多少(也叫12RM重量和20RM重量)

你应该知道,这个重量需要通过1RM次数对应的重量(也叫做1RM )的百分比得到。而1RM我们是得不到的,只能通过公式得到,所以,你必须捡起一副不那么重的哑铃(不能轻也不能太重)做弯举动作直到力竭,发现你12公斤只能做8下,那么代入公式1RM=w(1+r/30),就可以得到12(1+8/30)。

根据有效锻炼耐力的区间对应表,我们找到对应的百分比,这样就得到你需要用的重量60%12(1+8/30)~80%12(1+8/30)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训练重量区间是会变化的,当你训练完一个阶段,比如一个星期后,你会发现你的最大重量会变化。

所以采用这个重量的意义是——只能用一次,一个星期后你采用的弯举重量就要重新计算。在该次测量的结果内,这个区间的意义在于你可以调节重量,采用不同的训练组数。